課程咨詢: 400-996-5531 / 投訴建議: 400-111-8989
認真做教育 專心促就業
2023年4月10日,達內教育發布2023年3月學員就業數據報告。
報告顯示,3月達內教育共有3193名學員成功就業,高級互聯網架構師課程的就業學員占比最高,為28%,其次為UID全鏈路設計,占比15%,VFX設計占比13%;3月就業最高薪酬為21000元,課程方向為Java高級互聯網架構師。
在月薪10000元以上的就業學員中,Java高級互聯網架構師課程占比24%,EME全鏈路互聯網營銷課程占比15%,全棧工程師課程占比15%,UID全鏈路設計課程占比11%,工程師課程占比9%。
一、60%學員為跨專業“轉碼”月入過萬,專科及以下學歷占比36.3%
一直以來,“轉碼”、“轉行”都是職業市場的熱詞,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,學歷、專業并非人才甄選的限制條件,對比“科班出身”等限制性因素,他們更看重候選人在專業能力、項目經驗、職業素養等方面的核心競爭力。
達內3月IT課程方向的就業學員占總就業人數的64.8%,其中,60%的學員為跨專業“轉碼”,原專業多為語言學、化材、財務管理、物理機電、土木工程、法律等,通過在達內繼續學習專業的IT技能,進入了百度、滴滴、華為、作業幫、快手、郵政銀行、浪潮集團、啟明星辰、中國電信等名企。
在就業的“轉碼”學員中,41.6%選擇了Java高級互聯網架構師課程,最高薪酬15000元,在上海就業的本科生平均薪酬為10333元;10%為云計算全棧工程師課程,最高薪酬15000元,其中20%薪酬超10000元;8.6%為網絡安全工程師課程,最高薪酬12500元,“月入過萬”學員中專科及以下占比60%。
比如,一名寧波諾丁漢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本科學員,入職了華為江蘇分公司的Java開發崗,薪酬超萬元;一名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專科學員,成功入職快手的系統運維崗,薪酬近萬元。
在3月“月薪過萬”學員中,專科及以下學歷占比36.3%,本科占比57.6%,碩士占比6.1%;專科及以下學歷最高薪酬20000元,為Python+人工智能工程師課程;本科最高薪酬18000元,為Java高級互聯網架構師課程學員;碩士最高薪酬21000元,同樣為Java高級互聯網架構師課程。
企業對Java人才的需求量可見一斑,Java高級互聯網架構師課程也位列3月份達內就業人數課程排行榜的第一位,在2022年,該課程也多次入圍就業人數課程排行榜TOP3。
三、Python+人工智能工程師北上廣平均薪酬10297元,最高20000元
今年以來,隨著ChatGPT在全球范圍內爆火,社會各界對人工智能領域的關注度越來越高,國內各大名企也在紛紛布局。隨著AI在各行各業的逐漸滲透,擁有相關技能的IT人才也成為企業招聘的重點。
從達內教育Python+人工智能工程師課程的3月就業數據,就清晰地傳達出了人工智能人才在就業市場中的火爆。
據達內3月就業數據顯示,Python+人工智能工程師課程的就業學員在北京、上海、廣東的平均就業薪酬為10297元,最高薪酬為20000元;專科及以下學歷占比32.6%,本科學歷占比53.7%,碩士學歷占比13.7%。
除IT互聯網企業高薪吸納人工智能人才外,能源、交通、教育、保險等領域也在大量招聘達內學員。
在3月,達內Python+人工智能工程師課程學員廣泛就職于軟通動力、外企德科、山東能源集團、中國人壽、中軟國際等知名企業,崗位方向多為圖像算法工程師、數據分析工程師、、商業分析師等。
其中圖像算法工程師崗位的待遇最好,平均薪酬為13875元。
三、達內學員廣泛就職國企、央企5名學員入職中國電科
近年來,受疫情等因素的影響,“穩定性”成為大學生擇業的關鍵要素,據智聯招聘發布的《2022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》顯示,44%的應屆畢業生傾向于國企央企。
作為專業的職業教育機構,達內教育知悉人才的求職偏好,能夠根據學員選擇的就業領域、企業屬性等,給予專業的指導,并共享優質的就業資源。目前,達內已經與多家大型國企、央企建立了人才合作,高效輸送高質量的IT人才。
在3月,達內學員成功入職中國兵器工業集團、中國電子科技集團、中國平煤神馬集團、中國電信集團、中核集團、中船科技、國家能源投資集團、北京電建集團、包頭鋁業、天九集團、中國移動集團、中國人壽、山東能源集團等大型國企、央企,任Java開發、Python開發、數據分析、、運維工程師等崗位。
比如,作為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,在3月,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招聘了5名達內學員,就職于北京、河北、四川、江蘇等地,最高薪酬12000元。
此外,中國銀行、郵政銀行等國有銀行也是達內學員的重要入職企業。
一直以來,就業保障都是達內教育的核心優勢,憑借企業上門招聘會、專場招聘會、名企定制班、人才優選、異地就業五大優質就業渠道,達內為各大產業全方位推薦合格的人才。目前,達內的合作企業已達20多萬家,輸送人才120萬。
【免責聲明】本文部分系轉載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聯系我們,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,以保證您的權益!